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

這一次我能夠信誓旦旦的說:「我要休學去流浪」嗎?

「我想休學,然後去旅行。」當我對身邊的朋友說出這句話時,他們的回答如下:

「你是認真的嗎?」
「你教授會殺了你吧!」
「你怎麼了?」
「你還好嗎?遇到了什麼問題?」

首先,需要澄清的是,我很好,非常好,好得不得了!生活過得平淡。有時候慵懶,有時候忙碌。有時候會有課業煩惱,有時候會有實驗壓力。當然,人生中也不缺乏喜、怒、哀、樂;想要的衣、食、住、行都沒有太大的困擾。我要說的是:「我很幸福」。為甚麼「幸福」還要休學?「休學」不是貶意詞,所以幸福與休不休學不能相提並論。

我還沒跟教授提過我的想法,所以教授會不會殺了我,我不清楚。不過,我相信當我把這個想法富足行動時,教授也殺不了我。這個想法在我腦海裡待了將近三年了,我不夠認真嗎?

是的,不夠認真去實踐。

去年的這個時候,我無憂無慮等待著大學畢業典禮的到來。很期待自己從學校踏出第一步成為社會新鮮人。當然,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「流浪」之夢一直都在醞釀。燙手的大學畢業文憑其實並沒有讓我覺得驕傲。因為,在台灣因為僑生身分的問題,讓我被業界拒於門外。第一次接到某某公司打來的電話,內容大致如下:

「你好,我們是XXXX公司,想請你去面試。」
「好啊,時間是…」
「ㄜ,不好意思,突然發現你的履歷表上面的國籍是馬來西亞。」
「對,我是馬來西亞僑生。」
「喔,這樣子啊…那我需要再跟主管卻認後再通知你。」
「…好吧。」

之後不用說通知了,完全沒有下文。接下來接到的面試電話時,我都會先表明身分。一來不讓自己空歡喜一場,二來不讓他們浪費多餘的時間。花了不少時間寫履歷、找工作、投履歷後卻功虧一簣。雖然已經知道僑生在台灣找工作的條件限定,卻還是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。

最後,一鼻子灰。

我不是說休學去旅行已經再我腦海裡快三年了嗎?怎麼大學已經畢業了,卻不將夢想實踐,而去找工作?現實層面是我缺『錢』。雖然大學這段期間,都在半工半讀,賺的錢付了學雜費,還要支付生活費。自立自強養了自己四年,卻還是養不起「夢想成真」。


那個時候,我有三條路可以選擇。

第一條路:直接去「流浪」。
前面提過現實問題,這條路不通。

第二條路:先找工作,賺錢儲蓄再「流浪」。
雖然被台灣拒絕,我還是可以會到馬來西亞找工作。這個不難,只是時間問題。

第三條路:繼續念研究所,兩年後再「流浪」。
我已經拿到念研究所的門票了。在台灣,身邊的師長們都覺得這條路最好不過!沒有甚麼拒絕的理由。當我告訴他們,我不想念研究所時,他們用盡各種方式想要說服我。
跟我深談,分析念研究所的好處。說甚麼我已經推甄上了,有好多好多想要念研究所的人考試都不一定考上。念完研究所的出路比較好,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…尤其是現在的社會,高學歷比較吃香…這些「好處」並沒有打動我。

那時候的決心就是:
「我不是一個能夠待在實驗室埋頭做實驗的人,研究生的日子不適合我。」

是什麼讓我留下?是什麼讓我願意嘗試這不適合的日子?

去年暑假7月份,參與了清大國際志工印尼團。在印尼Banda Aceh度過了很不一樣的一個月。
也認識了一群亞齊大學的學生。我負責的課程是「熱帶雨林保育問題」。在準備教案、教材的時候,信心十足的自以為一定能夠讓他們受用。沒想到,三次的課堂之中都被學員們的問題給難倒。挫折感來自於我那不專業且微薄的知識根本不足為他們上課。

我,需要再進修、再學習。

與我們相較之下,當地的教育支援非常有限,且落後台灣不下十幾年。卻有著一群非常有理想、有抱負、有衝勁的大學生。對他們而言,受的教育越高就越能得到他人的尊敬。的確如此,在印尼當地老師們的地位是非常崇高且神聖的。因此,那群亞齊大學生都以出國深造、念研究所、升博士班、成為Professor為其人生目標。這樣的目標對我們而言可能微不足道,但這個目標的最終受惠者不適他們自己,而是要回饋自己家鄉。

海嘯曾經摧毀他們的家園,讓他們失去至親摯愛。這一切都過去了,他們要面對的是全球化的衝擊和挑戰。面對日益進步的科技與資訊,對他們而言脫離「落後」、「貧困」等這些長久以來被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,是他們這一代的任務。

我跟他們提起我決定放棄念研究所時,他們驚訝的表情如今還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。對他們而言,我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。因為,我沒有好好珍惜眼前的機會就選擇放棄。

我在奢侈的荒度人生

當初參與國際志工的心態只是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。沒想到,這次的體驗讓我不斷的重省我人生中的選擇。


我常常對自己說:「不要做後悔的事,下定決心以後就不可以有『假如當初…』的想法。」
我的老師(李家維教授)常常對我這麼說:「沒試過,你怎麼知道結果?」


為了不讓自己後悔,也不輕易放棄可以嘗試的機會,我選擇了第三條路。這九個月下來,我過了「像」研究生的日子。很慚愧,我只能說「像」而不能說「是」。個性使然,讓我無法在實驗室挑燈。另外,總是忙於各式各樣的外務,消耗在研究上的時間屈指可數。我常常自嘲自己是「偽研究生,實驗不認真。」


參加青輔會壯遊計劃後,更讓我意識到我身處的生活「位置」似乎哪裡出了錯。在外面遊蕩的日子,很輕鬆自在。雖然太陽曬得我雙頰發燙,汗水在烈日下如雨下的感覺讓我覺得生命被燃燒了。或許形容過於跨張,但本質不變。在旅途中,我的腦子可以浮現千奇百怪的點子與想法。我明白可以用甚麼方式去完成我的目標。我清楚每個目標達成以後的下一個步伐。
我知道如何向陌生人開口提出我的要求。最重要的是,我了解,那個當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。

重新審視自己,我想我的青春不適合原地踏步。


研究生的日子我嘗試過了。真的不適合我。地球這麼大,我還沒讓我的腳印立足世界。


這一次我能夠信誓旦旦的說:「我要休學去流浪」嗎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