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清華大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清華大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

一個女生也能走路環島

中秋將至,暑假將結束。離開校園生活已踏入職場的我,在忙碌繁瑣的工作日中,卻很想念當我還是學生的日子。

  因緣際會,接管了『清大職涯發展專區』而經常向身邊的清大朋友們邀稿寫經驗談,談談工作、談談兵役、談談社團、談談求學經歷…談久了自己也有所感觸,這次就換自己來分享一點點的生活經驗。請大家多多指教。

  2012年的7月暑假我正經歷研究生最緊張煎熬的時期「口試」,大概從三、四月開始寫論文後就進入日夜顛倒、食不知味的精神緊繃狀態,當時很想逃離卻又不知如何退縮,支撐我度過那段時期的是一個願望:我要在口試結束後,一個人徒步環島!


  故事開始在三年前,無意間看到了青輔會舉辦的「第三屆 青年壯遊台灣計畫」。當時的我深深被『壯遊』二字所吸引,總覺得那是一項不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蹟,就連作夢也夢見自己正經歷『壯遊』事蹟。當時,因為FB正夯,我與好友婷婷兩個女生計畫了在環島之時收集1000個大拇指印,當作1000個讚,把網路虛擬的互動帶到現實生活中…這個計畫帶我們兩走遍了除了台灣本島以外,連金門、媽祖、蘭嶼、綠島都有為我們按讚的濃濃台灣味人情~因為這次的壯遊,除了讓我踏遍台灣土地,也讓我遇見最真摯的台灣人…

 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「人」。這是我當初環島後最深的感觸。因為這樣的經歷,讓我愛上了旅行、流浪的感覺,總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還要再來一次不一樣的環島旅行!

  在忙碌於實驗論文而被侷限在實驗室的日子,讓被囚禁在內心的野小孩日夜以淚洗面(當初為何選擇繼續念研究所又是另一則故事了),每每寫不出論文時,翻閱壯遊環島的照片,都讓我內心澎湃激動…一直告訴自己,我一定還要再走一次!

  窮學生的旅費預算有限,當時在思考再次環島要怎麼進行時,思考著:如果要深度旅行,搭火車環島的費用不低;我沒有機車駕照,沒時間去考,考了也沒機車可騎;腳踏車大概在上坡的時候會讓體力薄弱的我窒息…看來只剩下「走路」的選項了。走累了就休息,不想走了再搭火車?搞不好還能搭便車~嗯,其實當下並沒有太多的顧慮與思考,完全就是一個信念、一個衝動。

  然後,開始在不想寫論文的時候,蒐集資料。就在我出發前一個月,有位女生開始了她拖著菜籃推車的徒步環島旅行…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向她詢問的環島經驗,而她還特地打電話給我,講了快一小時的電話,提醒我,要我考慮清楚這個決定。

  說真的,當我告訴身邊朋友,我打算用走的方式去環島,大家都用「你是瘋了嗎?」及「你在開玩笑吧!」的眼神來回應我。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勸說、恐嚇與威脅…告訴我這世界多麼凶險,這人心多麼險惡之類的話語…然後不斷出現以下問題:
  
  『你要走多久?』
  『你要住哪裡?沒地方住怎麼辦?』
  『你不怕遇到壞人嗎?』(講白一點就是誘拐強姦之類的…)
  『你一個女生這樣很危險吧?發生意外怎麼辦?』

  固執的我在問題當下都覺得不是甚麼問題,腦海裏面回答著他們:「就算不走路環島,這些問題都會有吧!」

  在陣陣反對浪聲裡,我還是出發了。

  出發裝備:防水登山鞋(因為長時間走路需要要能夠完整保護腳部,能夠把腳舒服的包起來最好)、快乾衣服兩件、快乾長褲一件、短褲一件、換洗內衣褲三套、厚短襪三雙、袖套一雙、頭巾一件、登山背包、輕便行李推車一台、草帽一頂、拐杖傘一把、水壺800ml、睡袋…還有相機、手機、證件、小筆電等。

  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,我買了一張台灣行政地圖,用最傳統的方式找路。出發前預先規劃了三~五天的行程,後面打算走一步算一步…從新竹出發順時針的方向開始前進。其實我並沒有嚴格規定自己一定要以「走路」完成全程,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再度踏上流浪旅行的生活,過程怎麼進行其實甚麼方式都可。

  我的環島旅程中,除了前進還有折返…走路的話,一天最多前進20km,粗估過自己在平路的前進速度一個小時可達5km,用這樣的速度計算每天可以抵達的住宿點,為了不讓自己露宿街頭,有些時候會選擇搭火車。

  為期兩個月的旅程,前半段感覺比較克難,很多的內心掙扎與OS:該不該走下去?已經累到極限了…好想放棄,就搭火車吧!爆汗的炎熱…落雨的濕度…還有不爭氣的眼淚,我幹嘛自己找罪受?這段時間最大的收穫就是:跟自己對話。

  我是絕頂路癡,是那種從店門口走出來都不知道回家方向的大路癡,這次的環島依舊沒有讓我學會認路,只能在迷路的時候開口問路。問路的時候與人對話,也是一種旅行的收穫!有人常問我:「你怎麼敢搭陌生人的便車?」我常回答:「我相信他是好人。」其實,相信別人是好人,不代表我會卸下防備,只是讓自己不要疑神疑鬼罷了!

  這段旅途,走走停停,因為颱風的關係也延誤了前進的進度…也慶幸有颱風的阻礙,讓生理期會連在地上打滾的氣力都沒有的我,恰好在瑞穗打工換宿時有了避風港,也認識了一起打工換宿的三個女生,民宿的兩位小老闆,歡樂地度過颱風夜…但是離開瑞穗後,卻因為孤獨感來襲,讓我淚水決堤。在富臨旅社,哭著睡著。

  到台東之後是最大的轉折點…因為我遇見了改變我生命旅途的兩個男人。兩個衝浪的男孩,讓我體驗海浪的驚喜與愛情的告白…讓我陷入迷惘…二選一的抉擇?

  兩個月的環島故事,因為篇幅有限,不能多作描述,分享環島照片,讓照片跟你說故事吧!

我很幸運,老天爺的眷顧,讓我平平安安地完成了環島旅程,雖然並沒有全程用走路,但是整個過程經歷的種種,依舊歷歷在目…最後,一定要說的是:

一定要做一件你這輩子都會回味無窮的事!

沒人幫忙拍照,自己自拍~在台灣最北的富貴角燈塔
借宿的野柳國小
前進最東燈塔
在宜蘭雨中遇見好心人,騎機車送我到火車站

乘風破浪前往龜山島
在花蓮瑞穗參加豐年祭,一整個晚上的舞蹈與歌聲
還有數不盡的滿天星斗
遇見一樣走路環島的夥伴及準備單車環遊世界的神人~(今年他已經完成騎單車從中國騎到東南亞,也騎遍了澳洲喔!)
在花蓮瑞穗後山故事打工換宿的兩位小老闆
讓我搭便車的小客車司機大哥

我在這裡突然被孤獨侵襲,偷偷流淚的夜晚
送我到親水公園的好心爸爸
在嘉義頂菜園鄉土館開公車
假裝稻草人

在台東遇見衝浪男孩
累了,好想回家。
改變我生命旅途的兩個男人


 

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

【在我心中的清華大學】課業篇

  清大真的很大。
  從校門口(北門)徒步到南門至少要花三、四十分鐘以上,大一時不懂得選課的真諦,把遠在校門口化工館的課與在山上生科館的課排在一起…簡直是惡夢。每次鐘聲還未響起就要收拾好隨身物品預備在鐘聲一響,往公車站衝去,幸運的話能夠擠上校園公車,不幸的話就是快步地奔向生科館。

  因為討厭與陌生人摩肩接踵的觸感,第一次乘坐公車後就選擇以快步+奔跑的方式,讓自己在二十分鐘內,安全上壘。我健步如飛的腳力,就是這樣訓練而來…造就了我後來有能力走路環島的一大原因!

  高中到大學這個階段,改變很大。在校園奔走上課的方式、老師們講解課程的形式…讓我有跨越鴻溝的感覺。害怕自身程度跟不上同學們的進度,總是督促自己清晨五、六時起床,預習與複習每一堂課所學,希望不會差得太遙遠。周末依舊如此。

  可是,這樣的努力迎來第一次期中考的大.崩.潰…所有主修科目裡,除了「基礎生物」以外,沒有一科及格,而且所得的分數慘不忍睹!普物18分(五分是填寫姓名學號而得)、微積分32分、普化43分…這是我求學階段以來,未曾經歷過的挫折。

  記憶猶新,考普物那科的早晨,我依舊努力地將習題、作業一遍又一遍地複算演練…可到了考卷題目發下來的瞬間,腦袋像是電腦當機般秒速地格式化…看著題目,腦中只有黑與白。雖然知道哭無法替我解決任何問題,但是除了哭以外,別無他法…我開始經歷無盡輪迴的躁鬱症時期。

  害怕再度品嘗失敗的心態讓我還能維持正常上課、聽課、下課,沒有蹺課的紀錄…但更可怕的是只要一下課,我就會尋找四下無人的地方,寢室也好、廁所也罷,躲起來「無聲痛哭」。只要上課鐘聲響,我依舊能夠擦拭眼淚往下一堂課的教室前進,沒有例外。這樣的壓力,開始顯現在我的身體訊號,半年無生理期…同時,用吃來解決無從宣洩的煩惱,體重暴增6公斤。許久未見的學長姊,開口第一句就是:學妹,妳怎麼了?

  慶幸的是,我還懂得求救。
  我寫email給普物教授羅榮立老師,告訴他我面對普物焦慮與擔心…老師很快很快地回覆,並安排每週五晚上加補上課!當下的感動至今依舊難忘。其實除了我,另外還有兩位同學也向老師求救,我們三人就這樣除了平日的課堂以外,都準時地在週五晚上去老師的實驗室進行「普物搶救大行動」!第二次期中考,普物雖然也只考了38分,但是扎扎實實的拿了38分!第一學期期末考,考了58分…最後以65分的總平均順利通過「普通物理」第一學期的課程。第二學期開始不用加補上課,每次考試都維持在五、六十分的情況…以總平均70分通過。

  面對微積分,同樣地向微積分教授鄭志豪老師求救。只要解微積分遇到問題就向老師約時間,解題目。沒有聰穎的天資是需要後天的努力,一題微積分平均解2~4次以上,讓自己熟練典型的基本題,考試就有基本分數,剩下困難與複雜的題型就需要理解與靈活運用…我不服輸的個性以及老師們不厭其煩地傳授與教學,讓我在這段與自己心靈拉扯掙扎的階段裡,贏得了漂亮的勝利!

  期末所有科目的總平均為77.17分,拿滿23學分。當中的<大學中文>與<生命科學導讀一>以99分的成績居全班第一。

  大一上學期的躁鬱症反反覆覆…兩天落淚、三天大哭的模式維持了近一學期。不敢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困境怕他們擔心,還好我有遠在馬來西亞的好姊妹,每天固定上線陪我視訊聊天…即使不說話,聽著他們各自忙碌的聲音也讓心情平復不少。也麻煩了生科系李家維教授與師母成為我的心理諮商師,在我難過哭泣時聽我訴苦…

  休學,這樣的念頭在暑假從馬來西亞充電後,漸漸消退。
  爾後的日子,調整了人生目標,不再以考試成績評斷自己的價值,學習上日漸精進,雖然不是最頂尖但還是能維持在總平均80以上的成績,心境開懷了很多很多…打工、社團活動讓後來的日子,取代了課業也填滿了歡喜與回憶…


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

【在我心中的清華大學】女生宿舍篇

你好,清華大學

  2006年9月6日的夏天夜晚,在阿賴學長的帶領下,第一次踏入清華大學。印象很深刻,一下飛機,就被馬來西亞同學會的學長姊帶到迎新宿營度過了三天兩夜後,才風塵僕僕地抵達「清華大學」門口。
  
  從客運下來的我們站在面對校門口正前方的斑馬線上,我環顧四周陌生雜亂的環境,開始困惑地問學長:「清大在哪裡啊?」學長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刻有『清華大學』四個大字,直立高聳的白色書簡…我用力地尋找,終於看見…這個校門,很不氣派。

  第二個印象,或許因為尚未開學,晚上九時許的校園冷冷清清。學長把我帶到小吃部前的階梯旁,等待某位學姊帶我到女生宿舍。學長說:「這是小吃部,暑假剛整修過」從木製的階梯看來,的確如此。我沒任何心思去欣賞它,只想著即將入住的「女生宿舍」。

  我的行李很重,但是比不過心裡因為離鄉背井的沉重。
  跟著慧盈學姊的腳步,走過被大樹根佔領、凹凸不平的四方石路踏入女宿,學姊說:「這是女生宿舍,你住『文齋』。」我看著女宿門前鏤刻著「文靜慧雅」四字的大石頭,心裡感受到這四個字合襯地體現了傳統女孩應該散發的氣質。學長幫我抗著行李爬上四樓,在走道上我莫名地接受到其他女生對學長投來詫異的眼光…心裡納悶著:是大家都沒看過男生嗎?後來才知道,超過五點的女宿,男賓止步!

文靜慧雅
我在清大校園的第一天就違反校規。

女生宿舍

  第一次離家,獨自在外生活,心裡很不踏實。

  「文齋」是四棟宿舍裡最新的建築,共有四層樓。從樓梯往上爬分左右兩排,房門面對面,中間夾著走道,兩盡頭都是盥洗室。「靜齋」,我沒住過也算不清樓層數,像迷宮一樣,找朋友時,總讓我不自覺迷路。「慧齋」兩樓四合院,8字形的宿舍區,宿舍中間圍繞著空曠的中庭,可以迎接風、迎接雨、迎接陽光…只是冬天洗澡時要忍受寒風侵襲穿越中庭。「雅齋」,還沒住進去前總覺得它陰沉神秘,住進去後更覺得如此。裡面總是顯得清涼…一是因為建築物本身的結構;二是因為那是常常夜夜不歸,忙碌於實驗研究的研究生宿舍。

  女宿門口有棵大樹,像守護神一樣,為女生們遮風擋雨…


  宿舍的設備讓我驚訝,空間運用極致。架高的床,底下是大書桌,還有寬大的衣櫃與書櫃,四層的置物櫃設計成階梯樣式,既能當階梯爬上床還能堆放不少的生活用品。不大的房間容納了四組床具、書桌及衣櫥…小小的走道及一面全身鏡。共用的衛浴設備、洗衣機、烘衣機,還有佈置得美輪美奐的交誼廳,女宿獨享的廚房設備…因為陌生而說不上喜歡的宿舍環境一住就是六年。清大為僑生一直保有住宿優先權,讓遠在外地求學的僑生們少了搬家的煩惱。我從「文齋」搬到「慧齋」,研究所時住進了「雅齋」,除了上課以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宿舍度過。

雅齋


  交誼廳有電視、跑步機、漫畫雜誌…很懷念大三暑假每天在跑步機上奔馳的日子,後來沒能持續,因為跑步機被大家操壞了。宿舍的網路讓我欣賞了不少音樂與電影,也是我極度依賴的通訊設備。大一上學期只要不上課一定守在電腦前面和遠在馬來西亞的家人、朋友MSN聊天視訊,自以為的獨立堅強其實吹彈可破。

  清大住宿組很貼心地會在期末考階段連續兩天送消夜、甜品…能填飽因K書而空虛的肚皮外,也替疲憊的身軀補充能量,且甚少碰面的左鄰右舍都會在那時候出現排隊聊天。可惜,宿舍生們對於參與每學期的「齋民大會」興致缺缺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
  學校宿舍除了偶爾在夏天冷氣卡儲值機壞掉、冬天沒熱水洗澡、趕報告時突然停電、斷網、下雨天多了池塘外,相較於在外住宿是個擋風遮雨的好地方,讓我安然地度過了許多颱風天、寒流夜。只是偶爾周末、假日室友都回家而討厭宿舍的冷清、安靜。

  其實還有讓人厭惡的事:想要洗澡時,盥洗室爆滿,一等再等;想要洗衣服時洗衣機裡都是濕漉漉的他人衣物;洗好、烘乾的衣服被亂攤在洗衣機或烘衣機上,明明空著的洗衣籃就在旁邊…曬衣間掛滿已經晾了兩個星期的衣物沒人認領;廚房堆滿沒有清理乾淨的廚餘、菜渣、鍋、碗、瓢、盆;還有冰箱裡過期發霉的食物…

  對比女宿門口的「文靜慧雅」,宿舍內的景象你可以想像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