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如果我們的頭腦可以簡單一點,簡單到我們可以理解它;那麼我們就會變得愚蠢,愚蠢到我們無法理解我們的頭腦。」這段話在我聽完江安世教授的專題演講後,在我腦海中不斷出現。
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這個地球的領導,或許就是因為在整個軀殼的頂端頂著一個約1100立方釐米~1300立方釐米大小的腦袋。不過,腦袋的大小並不代表著聰明或愚蠢度的衡量。真正凸顯「智慧」的差異其實在於我們腦袋之中的神經網絡的複雜連結與訊號傳遞,這就是這麼多個世紀以來,人類都一直想要窺探這顆「南瓜」的目的。
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這個地球的領導,或許就是因為在整個軀殼的頂端頂著一個約1100立方釐米~1300立方釐米大小的腦袋。不過,腦袋的大小並不代表著聰明或愚蠢度的衡量。真正凸顯「智慧」的差異其實在於我們腦袋之中的神經網絡的複雜連結與訊號傳遞,這就是這麼多個世紀以來,人類都一直想要窺探這顆「南瓜」的目的。
從一顆卵子與精子結合開始,「腦袋」就開始形成。經過時間的日積月累不斷發育成長。然後從嬰兒時期接觸外界事物,小小的「腦袋」就已經開始「學習」,並且很有系統規畫的將每件新學習到的事物「記憶」,讓它成為「知識」與「經驗」。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的進行「思考」,讓神經脈絡不斷擴張且開發更多更廣的通路,以便讓這樣的「思考」模式完整建構出「智慧」。人類就是迷戀如此讚嘆的過程。不論是基本求生需求到更高階的科學求知,在我們的腦袋裡都裝載著滿滿的「無限可能」。開頭的第一段話就鐵實實且殘酷的告訴我們,想要理解我們的腦袋,並非絞盡腦汁就能夠達成的遠大目標。

世界各地頂尖的科學家都不停的在解開這噩夢的根源。而江安世教授的學術研究是振奮人心的。利用FocusClearTM生物組織澄清液,透明化的窺視果蠅全腦神經機構,唯有看清楚事物的全貌後,才能更進一步的深入探索當中的秘密。在3D眼睛前,呈現的不僅僅是果蠅小小的「腦袋」,而是揭開人類「腦袋」的「大智慧」。第一層、第二層、第三層…慢慢推進,等到哪一天我們或許就能明瞭小果蠅小腦袋的大秘密。
當然,這個智慧的開端,為的是對人類的腦袋有更多更精密的理解,而我卻害怕當人類腦袋的秘密被完全揭開後,就像是赤裸裸的站在眾人面前,所有的一舉一動及思想都不再是隱私了。「笨得可以」的評價就會不斷在腦袋中浮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